「刮研」的过程
通过刮研来加工出正确的工作面的时候,首先要有一个基准。那_是,下面阐述的通过「三面磨合」来制作的平面板,称为「磨合治具」。刮研后的表面上会有微小的起伏、有高的部分也有低的部分。在加工后的面上涂上红色,再和磨合治具相磨合。这样,高的部分的红色_会被刮去。对去掉红色的部位再度进行刮研、通过这样反复进行来制作出_精度平面。
采用传统人工“铲花刮研”技术,_机床的铸件的每个接触面均 经过“铲花刮研”,每平方英寸_25个点,_大_接触面的平面度及磨合性。
“铲花刮研”技术的好处:
①“铲花刮研”技术大大提高机床精度。
②提高各铸件之间的磨合精度。
③床身和柱体之间、主轴头部和主轴之间、滚珠丝杆装接物和装接面之间等等、要对物与物相接触的重要部位进行刮研加工。简单说,_是「消除紧张力
④台面、柱体、主轴头部等等移动摩擦面的精度(包括真直度和直角度等)是机床精度的重要要素。摩擦面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物体会在摩擦面上移动。不仅要求能够直线移动,还要注意移动过程中的重心变化。通过“铲花刮研”技术大大增强摩擦面的精度。
⑤通过“铲花刮研”技术加工后的表面在摩擦时,摩擦面上微小的起伏会存油形成油膜,对摩擦面的润滑会有很好的帮助。
刮研属于精加工
对于机器,如果让它画一条直线是非常容易的事情,但是如果是人类在没有其他工具帮助的情况下,如果想画一条直线_很困难了。这个实例也从侧面反映了机器在某方面的_性。
然而,机器虽然优点明显,但是缺点也同样明显,那_是随着机器的不断使用,它的精度不会不断的下降,而精度不论再怎么高的机床,它也只能加工出比它自身精度低的产品。因此,想要做出一个比现有的机器精度_的机器,_需要认为的干预,这_是刮研
什么是刮研?
在两_前的_次工业革命的时候,_已经存在了刮铲工艺了,刮铲是一种目前不会被机器取代的一种加工工艺。刮研是把两个移动部件的贴合面铲直、铲平、铲均匀的工艺,数控轨道在滑动的时候刮研构成的点线面能够帮助机械达到_移动,也能让润滑油发挥_的功能,不会出现过早损耗,降低机器寿命
刮研工艺是通过使用刮刀、测量工具、基准表面和显示剂,在配合上手工操作的方法,一边沿点一边测量,一边刮研加工,_终的目的是让工件的尺寸达到工艺标准,其表面粗糙到和密合性、几何形状等一一符合要求。由于刮研使用的工具简单、通用性强、加工量少、因此能做到的精度的非常之高。目前广泛应用在工具、机器的制造以及设备维修之中,而我们常见的机床导轨、滑动轴承的轴瓦、拖板等都是通过刮研精加工制作的
平面刮研的质量指标有两个,一个是几何形状,例如厚度尺寸、平面度、垂直度;另一个则是表面质量,对于表面质量通常采用研点法,通过标准的平板或其它相配合的零件对刮研面进行研点。
刮研的步骤
刮研工艺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,据工厂的熟练_的刮研师傅介绍,要想学习刮研操作,_要经过无数次的动作练习,每天都要经历上万次的重复微调姿势动作,才能熟练掌握腰力求控制长款、左手下压力道决定深度,右手则控制刮研点,以及双脚重心配合到更顺畅的身体记忆。
刮研完毕的轨道之间__的差距可能_0.01mm,也有可能是1mm,它不平均,如果用力道相同,那么铲出来的面是根本不平的,因此每一刀的力量不要不同,刮研不像普通的艺术品雕塑,只要有一个地方没做到位,_会影响到其他地方的精度。在加上要铲的平面又不只一个,而是许许多多个,而这些面都要同时铲_,难度又进一步加大。而铲花掉的部分只能挖,不能补,一旦铲错地方要从头再来一次,其他等于都白做,这_是它的难点。
《铲花后表面质量检验规范》
1.目的
对检验人员检验方法及流程进行规范,控制铲花位置接合点不良,确保铲花后表面质量符合
规定的要求,进而确保产品质量。
2.范围
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铲花位置,铲花后表面质量的检验。
3.参照 JB/T 9876 4.铲花前的注意事项
①所有零部件在铲花前,无针孔、缩孔、缩松、裂纹等肉眼所见的缺陷;
②工作环境,要求在干净的场所,周围没有严重震源的影响。
5.检验
5.1使用工具
显示/着色剂(红丹、青丹)、涂刷、吊具、手电筒、目视、照相机 红丹涂料配比推荐如下 红丹:机械油:煤油=100:7:3
5.2检验方法——研点检查法
装配过程中两结合面接触质量的检验,一般应采用两结合面直接合研检验。若因结构原因直接研检验有困难时,允许使用检具分别检验两结合面。用检具 合研检验时,检具的长度一般不应小于被代替件的配合长度。
两结合面直接合研检验时,如两结合面均为机械加工面或均为刮研面,涂料可涂覆在基准面 上或相配面上;如两结合面中有一个为刮研面,涂料应涂覆在刮研面上。
①将显示剂(红丹)均匀的涂敷在铲花后的位置(如MC-500底座的立柱贴合面),着色/显示 剂(青丹)均匀的涂敷在基准平面(如立柱的底座贴合面)。涂层须薄而均匀(涂层厚度以 ≤0.005mm为宜);
②使用基准平面(如立柱的底座贴合面)对铲花后的表面(如立柱的底座贴合面)进行研点,
一般进行3~5次的对研。对研时表面受力须均匀;导轨副合研时的行程:直线运动导轨副 合研时,相配面应在基准面的工作范围内合研,其行程距离不应大于配合长度的1/2。
③基准面(如立柱的底座贴合面)与铲花面(如立柱的底座贴合面)分离后,目视(必要时可 借助于手电筒光照)检查铲花表面,接合点是否符合要求(注意真点、假点的区分)。
④研点/接合点数量的检查:将方孔为25.4mm X 25.4mm 的治具(薄铁片)覆在被检平面上,在孔内数接合点的数量(可在整个平面内_位置上进行抽检,均应达到规定的点数)
5.3 验收标准
5.3.1 涂料涂覆在相配面上时,合研后呈现在相配面上的亮点、黑点和暗红色斑点均作为评定接触的依据。涂料涂覆在基准面或检具上时,合研后呈现在相配面上的亮点、黑点和暗红色斑点均作为评定接触的依据。
5.3.2 铲花表面经铲花后,铲花面平整光滑,无磨痕、划道等。接合点呈现清晰、明显、分布均匀,磨损比较小,接触刚性比较好,铲点密集度约:12~18个接合点/平方寸。真实的接合点:对研后所显示出结合点,是红底黑点,没有闪光,视觉比较清楚。
5.4 注意事项
①显示/着色剂的选择,着色之前铲花位置的清洁;
②使用显示剂时,_注意清洁,严防混入沙粒、铁屑或其他污物以免研点时划伤铲花表面; ③研点前,基准平面、铲花面须洁净,涂敷的着色/显示剂须均匀;
④合研过程中,要轻拿轻放,应适当借助人力使研点面受力均匀;推移时要防止外力变形,移动量须适宜;
⑤研点时,基准平面移动行程应适宜(移动研具时,防止悬空部分_过基准平面全长的1/4);⑥基准平面面积应不少于工件研面的3/4;
⑦铲花面,研点后表面无磨痕、撕痕、划道、铁屑、杂质、污洉等;⑧避免日光照射和周围热源对研点的影响。
备注:铲花与研点一般是交替进行的